您好,欢迎访问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Genetic structure(模糊匹配)
10条记录
苦瓜强雌性遗传效应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NCⅡ交配设计,以4个强雌系与6个常规自交系配24个组合,在春、秋两季,分析10个亲本及24个组合主蔓前35节雌花率,运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估算各遗传参数效应值。结果表明:苦瓜强雌性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存在等位基因间互作效应,基因型与环境间存在互作效应;各遗传方差分量的比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加性(48.63%)、显性与环境互作(21.73%)、显性(17.64%)、加性与环境互作(1.81%)。

关键词: 苦瓜 雌花率 环境 互作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航天衰老突变体基因psl2的表型和遗传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0 CSCD

摘要:叶片是植物最主要的光合作用器官,是水稻的源器官。其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分子机理的研究对水稻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2006年我单位在参加农业部实践8号卫星航天育种工程的空间辐射诱变籼稻(Oryza sativa L.indica)泸恢H103中得到一叶片早衰突变体。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早衰叶突变体表现的特点是:抽穗期前心叶抽出时,先前抽出的倒4叶片就开始变黄衰老,抽穗初期时先前抽出的倒3叶表现衰老,抽穗后期先前抽出的倒2叶表现衰老,灌浆期剑叶表现衰老,完全成熟时剑叶完全衰老死亡。利用该突变体分别与其野生型泸恢H103、R527、R602杂交,获得F1及其衍生的F2群体,对早衰叶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遗传分析表明由一隐性核基因psl2控制。本研究为最终定位和克隆目标基因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衰老 表型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节麦SQ-214衍生系的抗条锈性状遗传分析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CSCD

摘要:利用高抗条锈CIMMYT节节麦衍生系川05W4578与Sy95-71构建的F2群体,对川05W4578成株期的抗锈性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川05W4578的抗条锈性状受两对基因控制,可用于抗条锈病育种。

关键词: 节节麦 条锈病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银耳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食用菌学报 2005

摘要:综述了银耳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状况,并探讨了银耳育种及菌种保藏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为银耳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银耳 栽培技术 遗传 育种 菌种保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与改良

西南农业学报 2001 CSCD

摘要:通过对整精米率、垩白和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及米饭感官品质等稻米主要品质性状遗传研究状况的阐述 ,认为 :( 1)如果要求杂交稻的整精米率提高 ,双亲都必须有较高的整精米率 ;对其遗传改良可以通过粒形与垩白可遗传变异的选择来进行。 ( 2 )要使杂交稻具有良好的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 ,应该采用双亲胚乳性状差异尽可能小的亲本 ;亲本改良尤其要注意不育系自身品质性状的改良。 ( 3)杂交稻米质一般介于双亲之间 ;通过粒形因子和胚乳性状的选择 ,可以育成米粒清澈透亮又可为人们所喜爱的食味品质的杂交稻组合。

关键词: 稻米品质 遗传 胚乳性状 粒形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香稻的香味遗传模式及育种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川香28A和川香84A与无香味的恢复系CDR22、成恢177等杂交,研究F1和F2单粒稻米的香味遗传特点。结果表明F1稻米无香味,恢复系的无香味表现胚乳直感现象;杂种稻米(F2)无香味:有香味符合15:1的遗传分离比。川香28A与香稻恢复系636杂交,F1和杂种稻米(F2)的每粒米都有香味。结合过去的有关研究,提出杂交香稻香味道传的双基因模式。介绍了运用香稻亲本转育香味基因,选育香稻保持系、恢复系和杂交香稻的育种方法和进展。

关键词: 香味 遗传 育种 杂交稻 直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个豌豆育成品种遗传不稳定性的细胞遗传学机制

西南农业学报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对PE1(食英大菜豌1号)、PE1XPuget(PEF1)、Puget及4个四川地方品种花粉母细胞(PMCs)减数分裂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PE1、PEF1从中期Ⅰ到中期Ⅱ均出现落后染色体(片断),频率为5%。后期Ⅰ、Ⅱ均出现染色体桥,频率为10%;且从后期Ⅰ始PMC出现大量微核,频率达80%。此外,还发现了CMC多极分离现象,胞质分裂同时型及核穿壁现象。在Puget及4个地方品种中只观察到很核现象。

关键词: 豌豆品种 食荚型 减数分裂异常 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稻研究进展

西南农业学报 1995

摘要:本文综述了香稻米的营养品质,香味的化学成份、鉴定方法与遗传,营养元素对香味的影响,以及香稻育种研究方面的进展。指出香稻育种的发展方向是将香味基因输入到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中,育成优质、高产的香味参合型或全香型杂交水稻。

关键词: 香稻 营养品质 香味 遗传 杂交香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粒叶比的遗传变异初步研究

绵阳经济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5

摘要:杂交水稻粒叶比性状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系数,其中颖花叶比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控制,而实粒叶比、粒重叶比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三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颖花叶比与单株颖花数、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与单株实粒、结实率及单株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可能由同一基因系统控制。1103s、培矮64s和J413是改良实粒叶比和粒重叶比的优良亲本。

关键词: 粒叶比 遗传 杂交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稻碾米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3

摘要:本文运用4×4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对杂交稻稻米碾磨和外观品质性状遗传及相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稻垩白粒率偏高、面积偏大;七个品质性状h_B~2大小顺序为长宽比>粒长>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出糙率>垩白面积>精米率;不育系gca对七个品质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而恢复系gca和sca仅对部分性状产生显著作用;各性状(?)_2~1+(?)_2~2占(?)_G~2的75.19%—97.14%,表明各性状主要受到基因加性效应的作用;亲本gi(P_1)+gi(P_2)与杂交稻七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直线回归和相关关系,可用其预测杂交稻的表现;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千粒重对垩白面积产生最大的直接效应,而整精米率、长宽比对其产生最大的直接负效应。

关键词: 杂交稻 碾米品质 外观品质 遗传 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